漫步华阳大地,入目皆是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千米井巷深处,智能化采煤机在“智慧大脑”的指挥下,高效地进行着“无人开采”作业;安全帽内的智能芯片,实现了矿工在井下的“厘米级”精准定位;机器人巡检、视频监控等数字技术的加持,重塑矿井安全新防线。
与此同时,钠离子电芯生产线飞速运转,电芯性能在持续的技术迭代中不断优化提升。在景福、开元、新景等地,钠离子电池煤矿应急电源24小时待命,紧急情况下能为井下排水系统、通风设备及人员撤离提供长达72小时的稳定电力保障,被矿工们亲切地称为“生命电源”。
今日之华阳,正从传统的乌金滚滚迈向新兴的蓝电熠熠,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转型发展之路。
展开剩余82%华阳集团以“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煤炭产业注入强大动力,深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阔步前行,书写着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蝶变的精彩篇章。
智能升级
传统产业焕发强劲新活力
借“云”转型、向“智”而行,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已成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拥有75年煤炭发展历史的华阳集团深知,因循守旧只会固步自封,唯有勇蹚新路,才能在时代发展中立潮头。
近年来,华阳集团正进行着智能化改造重塑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生动实践,先后建成7座智能化煤矿、2座智能化选煤厂、12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提前3年圆满完成山西省煤矿全面智能化的目标任务。
5G专网、AI巡检机器人、智能通风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一矿建设“地质保障+生产管控+灾害防治”三位一体煤矿数据支撑平台,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实现全方位综合管控;新景公司综采工作面多元数据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实现设备故障的“秒级响应”,使事故预防从“事后诸葛亮”转变为“事前诸葛亮”;平舒公司以“智”控“风”,实现通风信息监测感知、通风隐患自动辨识、通风安全自动监测、通风调控智能决策……这些智能化成果,让煤炭开采愈加智能、安全、高效。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华阳集团成立“八个专班”,积极应用智能化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使用岩巷小断面盾构机,以日进最高51米的成绩刷新全国井下同类巷道掘进纪录;围绕“定得准、打得深、抽得出”目标,应用千米定向钻机,成功突破松软、薄煤层难以成孔的技术瓶颈,形成了可实践、可推广的“华阳经验”;同时,创新性推行“一条巷道一部皮带”运输变革,实现对井下主运输系统带式输送机的地面远程集中控制,形成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沿线无人作业、地面有人监控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煤炭运输效率。
从煤炭生产的效率突破到运输系统的无人化革新,华阳集团用一系列智能化实践证明:传统产业的“老底子”里藏着“新潜力”。这场向“智”而行的转型,印证了当传统煤炭产业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便能在时代浪潮中持续释放发展新活力。
创新引领
新兴产业迸发澎湃新动能
进入7月,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正在进行紧张的联调联试,华钠芯能正在推进煤矿应急电源的进一步应用……华阳集团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面对能源革命的全新挑战,面对“双碳”目标的时代要求,华阳集团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华阳集团敏锐地瞄准钠离子电池赛道,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展深度合作,成功建成“材料-电芯-PACK-集成-应用”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实现了从行业“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钠离子电池首批通过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PACK电池成功取得含金量极高的“进京许可证”,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华钠芯能入列全国钠离子电池十大创新企业、2024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2025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获批建设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通过ISO“三体系”认证。
钠电产业独树一帜,其他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同样成果丰硕。华阳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共同建设的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即将投产,其产品精准锚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同时积极开拓高端民用市场,为我国打破高端碳纤维技术封锁、实现产业自主可控发展贡献力量。积极投身光伏产业,建成4条智能化生产线,与华能、华电等企业建立起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纳米纤维空气净化材料产业推出的白绒产品,保暖性能超过3A级羽绒,已成功与多家下游服饰、家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落实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铝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推动铝产业从单一的生产模式逐步向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致力于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铝产业发展体系。
华阳集团将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为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华阳贡献。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武艳红
(资讯)
发布于:重庆市金御优配-股票配资学-十大炒股杠杆平台哪个好-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