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灵巧手专题报告:从运动学原理出发,灵巧手如何动起来?
报告共计:33页
灵巧手如何“动起来”?揭秘仿人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协同密码
在人形机器人向商业化迈进的过程中,灵巧手作为实现精细操作的核心部件,其“动起来”的原理一直是科技领域的关注焦点。从抓取鸡蛋的轻柔到握持重物的稳健,灵巧手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驱动与传动系统的精密配合。近日,一份关于灵巧手运动学原理的研究报告,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复杂系统的神秘面纱。
驱动系统:灵巧手的“动力心脏”
要让灵巧手灵活运动,首先需要强大且适配的动力源。目前,电机驱动是灵巧手的主流选择,其中无刷空心杯电机凭借独特优势成为行业宠儿。与传统电机相比,这种电机体积小巧却能输出高密度功率,这意味着它可以轻松嵌入手指或手掌的有限空间,同时减轻整体重量——对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机器人而言,轻量化设计直接影响续航与操作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无刷空心杯电机响应速度极快。其低电感特性让电气时间常数大幅缩短,能快速执行控制指令,实现高速且平滑的运动。此外,无刷设计避免了有刷电机因电刷摩擦产生的电火花问题,不仅降低了噪音,还延长了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需求,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灵巧手驱动的理想之选。
展开剩余85%从驱动器的布局来看,行业形成了三种主流方案。内置式将电机和控制系统集成在手掌或手指中,让灵巧手更接近人类手部的结构;外置式则把驱动器集中在前臂,通过传动部件连接手指,便于维护和减重;混合式则取两者之长,将大功率驱动器放在前臂,小功率的留在手掌,兼顾动力与灵活性。不同方案的选择,往往取决于灵巧手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
减速与传动:让动力“恰到好处”
电机输出的动力需要经过“调节”才能适配手指动作,减速器便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行星减速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其核心结构由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等组成,通过齿轮啮合实现转速降低与扭矩放大。简单来说,电机高速旋转的动力传入减速器后,会转化为更适合手指运动的低速大扭矩输出,既能保证动作精度,又能提供足够的力量。
行星减速器的级数(即行星齿轮的套数)直接影响性能。级数越多,减速比越大,输出扭矩也越强,但长度会增加,效率略有下降。例如,操作鸡蛋等轻物时,低减速比(如低于50)即可满足需求;而搬运重物时,则需要高于200的高减速比。这种灵活的适配性,让行星减速器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操作要求。
动力经过减速后,还需要通过传动部件传递到手指关节,常见的传动方案各有千秋。丝杠传动(尤其是行星滚柱丝杠)擅长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其结构包括丝杠、螺母、滚柱等,通过螺纹啮合实现高精度直线位移,适用于需要高负载、长寿命的场景。滚柱在运动中既绕自身旋转,又围绕丝杠公转,配合保持架和直齿轮的限位,能有效避免窜动和偏斜,保证传动平稳。
腱绳传动则借鉴了人类手部的肌腱原理,通过绳索的牵拉实现手指屈伸。其优势在于驱动器位置灵活,可根据设计需求放在手掌或手腕,甚至前臂。不同的腱绳缠绕方案各有侧重:N型驱动用最少的驱动器实现基础动作,N+1型通过增加一根腱绳提升稳定性,2N型则用双倍驱动器降低腱绳内力,让动作更精细。例如,Shadow hand通过手腕电机带动腱绳,配合齿轮和张紧器,实现手指的灵活摆动;特斯拉的方案则引入蜗轮蜗杆结构,让腱绳的牵拉更精准可控。
自由度与手势:逼近人类手部的灵活
灵巧手的“灵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自由度的设计上。主动自由度由驱动器直接控制,比如手指根部的弯曲;被动自由度则通过机械结构的耦合实现,例如手指中间关节随根部关节联动。以HRI HAND为例,其15个自由度中,6个是主动控制,其余9个通过结构设计被动响应,既减少了驱动器数量,又让动作更自然。
不同厂商的产品在自由度配置上各有侧重。星动纪元XHAND1的12个自由度全部为主动控制,追求极致精准;灵心巧手linkerhand L20则通过16个主动自由度与5个被动自由度的配合,平衡精度与灵活性。这种差异背后,是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考量——工业抓取可能需要更多主动控制,而仿生假肢则更看重被动联动带来的自然感。
在此基础上,灵巧手的手势设计进一步贴近人类习惯。力量型手势适用于抓取大体积或重物,需要五指协同弯曲,将物体牢牢握在掌心,对位置控制的精度要求不高;精确型手势则用于拿捏小物件,依赖拇指与食指、中指的配合,实现侧捏、夹持等精细动作。为了实现这些手势,拇指需要兼顾力量与稳健性,能完成弯曲、伸展、旋转等动作;食指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指,则需在力量基础上增加灵敏性,支持侧摆等精细调整。
技术融合:企业方案的创新实践
不同企业的技术方案,展现了灵巧手驱动与传动系统的多样性。星动纪元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空心杯电机、行星减速器与齿轮输出组件整合为驱动模组,通过多个模组的垂直叠加,实现手指的弯曲与侧摆。电机旋转经过减速后,带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最终转化为关节的精准运动,这种模块化思路便于组装与维护。
因时机器人则另辟蹊径,用自研微型伺服电缸搭配连杆结构。电机推动伸缩杆伸缩,带动连杆绕支点转动,实现手指的屈伸;当遇到物体阻挡时,连杆会克服弹簧拉力滑动,让指尖自适应贴合物体表面,这种“变胞机构”设计增加了被动自由度,提升了抓握的灵活性。
兆威机电则通过“掌内电机+指内直线电机”的组合提升自由度。拇指通过转盘实现左右摆动,配合线性电机完成弯曲;四指则依靠两个线性电机的同步或异步伸缩,实现弯曲、伸直与侧摆。其直线电机内置行星滚柱丝杠,能将旋转运动高效转化为直线位移,让手指动作更精准。
从驱动电机的选型到传动方案的设计,从自由度的配置到手势的优化,灵巧手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机械设计与运动学的智慧。目前,这一领域仍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初期,不同技术路径的探索持续推进。随着驱动效率、传动精度与结构轻量化的进一步提升,灵巧手有望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人形机器人真正走进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3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发布于:广东省金御优配-股票配资学-十大炒股杠杆平台哪个好-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